杭州股票配资平台_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

独家专访叶锦添:透过镜头,我看到了多维世界|名家有约

发布日期:2024-04-07 03:12    点击次数:152

独家专访叶锦添:透过镜头,我看到了多维世界|名家有约

素来以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服装设计蜚声海内外,自如游走于电影、舞台、当代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叶锦添,实则拥有另一个身份——摄影师。

一脚迈入电影界,开始担任《英雄本色》执行美术的时候,叶锦添才刚满19岁。当时他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实用摄影高级摄影专业,可谓不折不扣的科班出身。

叶锦添。

叶锦添与相机的故事,可追溯到1978年。那年他11岁,收到了从事摄影工作的哥哥赠予的第一部相机,从此开启了在视觉艺术世界的多元探索之旅,他从中所习得的美学观念,一直贯穿在电影与舞美创作、服装设计中。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推出叶锦添首部自传性摄影随笔集《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以下简称为《凝望》),其中收录了109幅代表作品,并配以精炼亲切的回忆性文字。3月17日,叶锦添携新书做客广州方所书店,与读者分享风格独具的摄影生涯。他说:“我希望我发现的事情,也被你们发现。”

活动现场。

“叶锦添的作品会让我们被表象之外的另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吸引过去,那些作品都有巨大的能量和磁场,吸引我们超越现实。”著名导演贾樟柯说。

作为华语电影黄金时代的亲历者,叶锦添在过去的近40年里,无论是在电影拍摄现场,还是在从未间断的旅行途中,始终用镜头捕捉珍贵的时刻,热情洞见平凡外在之下的本真内在,并通过摄影传达出一种认识与探索世界的方式。

《凝望》。

本期“名家有约”专访叶锦添,让我们走进他迷人的摄影世界。

01

“相机是我通往新世界的门票”

南方+:你哥哥是在哪一年送你相机的?收到相机的时刻对你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叶锦添:我哥哥是位摄影师,很早就自立门户。大概在我11岁的时候,他送了我第一部相机。那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时刻,我开始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等候着某种情绪的触发,收集着可以收集的一切。

那时的我总有一种不被认可的感觉,总是与渴望亲近的世界产生距离,这部相机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观察这个世界的媒介。它就像是一张门票,带我前往一个新天地。

我受哥哥的影响,读了香港理工大学实用摄影高级摄影专业,可以说,我的艺术之路就是从摄影开始的。我当时有些“不务正业”地参与了电影《英雄本色》的工作,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英雄本色》海报。

南方+:你会时常翻看以前拍摄的照片吗?你是在哪种情境中写下了《凝望》中的照片介绍?

叶锦添:除非要办展览,不然我很少翻看自己的摄影作品。外国摄影师的影集很少留下大段的文字介绍,亚洲的摄影师会留得多一些。我当时想,如果为每张照片都配上文字,或许会使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进一步享受阅读这本书的乐趣。

许多照片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下的,仅仅是确认它们的拍摄时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看到这些照片时感到很自然,没有产生追忆往昔的感觉,或许因为我是没有年代概念的人。不过现在看到它们的感受和拍摄时不太一样,只好努力回忆,尽力用文字去还原当时的心情。

叶锦添镜头下,张国荣、梅艳芳、化妆师和镜子一同构成了奇妙的画面。

南方+:《凝望》中频繁提到“灵气”二字。据你多年的拍摄经验,在哪些时候,哪些地方,更容易和你所言的灵气不期而遇?

叶锦添:到达现场,才有可能捕捉灵气。如果仅仅拍摄物体本身,照片是没有味道的,只有捕捉到隐藏在物体中的特殊气息,才能让照片充满生命力。

这种拍摄经验往往会为其他的创作带来灵感。在我以前的创作中,常常会把结构推翻,没有剧本,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开始,更没有结束,全靠一种强烈的感觉来组成作品的样貌。当然,我现在也意识到,一些好的作品是需要结构的。重新拥有这个意识,是我踏出的第一步。

叶锦添。

南方+:你似乎喜欢影像中存在具象与抽象相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叠加为何让你着迷?

叶锦添:具象与抽象相统一,会让影像成为“灵与物”的组合。如果要拍摄一个咖啡杯,怎么赋予它意义,是摄影师非常重要的使命,不然它没有办法在胶片上传递质感,转而成为永恒的、可以被欣赏的物件。

这本书为什么叫《凝望》?在我看来,我们观看世界时,世界也在观看我们。换句话说,透过相机的镜头,世界在向我们展示出多重的维度,这非常有趣。

叶锦添镜头下的张曼玉。

02

“照片会记录下摄影师所迸发的能量”

南方+:你在后记中提到,“每段拍摄的时光,都会看到时间的秘密以及我的秘密,不同的时间会看见不同的东西”。能否展开谈谈?

叶锦添:时间对我来说是藏着秘密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时间究竟是什么。当一些事物出现在眼前时,我会觉得它与我本人有关,而并非单独的、偶然的存在。当有机会把这些事物拍成照片时,我就与它产生了联系,同时也与时间产生了联系。可以说,摄影始终在为人类提供另一种“看见”的方法。

每当读者看到我拍的照片时,往往会觉得我的拍摄态度有些严肃。或许是因为我与这件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才会按下快门。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像量子力学,当我注意到它时,它开始产生了意义。

叶锦添镜头下的公路。

南方+:摄影器材的变化,如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再到今天的手机,是否会影响镜头前摄影师的情感表达?

叶锦添:一定会影响。虽然摄影的使命并不一定是为了记录真实,但当只拥有一个角度去拍摄画面时,我往往会全神贯注,同时考虑光线的方向,考虑如何呈现出时间的深度。虽然按下快门的时间只有一秒钟,但这一秒里具有很大的能量,而拍摄的成果也可以反映出,我在这一秒钟里到底迸发了多少能量。

叶锦添镜头下的张国荣。

而当拍摄的角度变得更加多元,成本能够忽略不计时,摄影师一通猛拍的结果,就是投射在每张照片中的能量变少了,这种照片是没有时间的深度可言的。

南方+:哪些摄影师影响了你的创作?

叶锦添:我非常喜欢战地记者唐·麦库宁和罗伯特·卡帕的作品,他们在战场上拍摄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很难能可贵。看着这些作品进行反思,是我需要做的功课。

黛安·阿勃丝也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她的出现充实了整部摄影史。人物与镜头从此产生了新的距离,打破了我们一致认为万无一失的安全世界。在貌似反映日常世界的照片中,她拉出了大到无法丈量的陌生距离,让我真正理解了摄影的真正面貌。

【采写/视频】南方+记者 戴雪晴

【统筹】刘炜茗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