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股票配资平台_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

贾玲狂瘦百斤掀起减肥热,体重管理是一门好生意吗?

发布日期:2024-03-10 03:33    点击次数:193

刚刚过去的春节,“减肥”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除了因为“每逢佳节胖三斤”,更因为电影《热辣滚烫》的上映,将“贾玲一年减掉100斤”等相关讨论持续推向网络热搜。节后,演员马思纯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则减肥Vlog,宣称自己在半年内减掉了50斤。更早些年,歌手何洁“靠吃”瘦下来的减肥经,也曾一度被网友们大肆转发甚至效仿。

从单纯粗暴追求“瘦而美”,到强调健康与体脂平衡的体重管理,自带明星光环的减肥热居高不下,而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一个巨大的体重管理产业。在终端,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走进医院代谢科、营养科或前往体重管理机构接受专业的体重管理指导;往上游回溯,营养代餐、减肥餐正逐渐占据年轻人的餐桌。减肥,正在从个人化甚至私人化的行为,变成“体重管理”这一链接起更多人力物力资源的产业现象,甚至变成一笔可以用金钱交易的买卖。

管理体重,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南方+记者 杨佳绘图

市场

有人愿意为减肥“买单”

“凭《热辣滚烫》电影票,到店可免费体验健身或免费兑换1对1私教课程1节。”节后开工伊始,广州越秀某健身房员工小孟就在朋友圈吆喝上了,他告诉记者,活动开始的当天,就已经有两三批消费者闻声前去体验。

小孟在健身行业工作五年了,主要负责营销推广、运维客户等工作,据他粗略估计,这些年他接触过的客户,最少也有5000人。虽然健身房设备齐全,可以满足客户塑形增肌或维持身材等需求,但小孟的直观感受仍然是,人们到健身房,更多的是为了减肥。

“每逢佳节胖三斤,尤其是春节期间大家都吃得比较多,节后对减肥的关注度自然就上来了,会考虑是不是要去健身房通过锻炼来减肥。”小孟说,尽管每个月都有不少新客户出于减肥的目的去健身房,但春节后确实是每年健身消费的旺季。就在记者走访时,一位身型稍胖的中年女士正在与该健身房的客户经理签订健身卡办理合同。

广州市民胡先生也愿意为减肥这件事儿付费,但不是去健身房,是去了医院,而直接原因是一份体检报告。

胡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由于饮食习惯以及不爱运动,体型一直较胖。去年3月,他经人介绍前往广州某医院接受营养师专业的减肥指导。“当时最近的一次体检,我的空腹血糖超标了。”胡先生说,指标的预警让他下了减肥的决心,“我的家族有糖尿病史,我才30多岁,可不想这么早就成了一个需要每天吃药控制血糖的人。”

营养师为胡先生定制了一套减重方案,主要包括食疗+运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减肥期间营养师共给出了3份食谱,分别对不同阶段每日摄入的碳水、蛋白质、脂肪等做了精确到克重的规划。运动方面,建议从散步开始,到快走、慢跑,循序渐进。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包括营养师及其助手、胡先生三人在内的1对1服务群,每天胡先生会在群里汇报体重的变化,营养师则会给出对应的建议。

严格遵循减重方案一个月后,胡先生在体检中惊讶地发现,血脂、尿酸这两个长期偏高的指标居然正常了。一个疗程结束,他从最初的87kg减到了最低的72kg。

“一个疗程的费用在一万多元,虽然不低,但是比起自己减肥,专业的体重管理会制定一套更加系统的生活方式,从而帮我达到减肥的目标。”胡先生称,自己算是尝到了体重管理的甜头,未来若有需要愿意再次尝试。

行业

当减肥成为一门生意

在广东壹健康创始人、董事长皮涛涛看来,过去的龙年春节,因为“明星效应”,越来越来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体重管理。“我们把这一现象更多地看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当前,国人减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概念被重新定义,激发了新一轮的消费需求增长,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全新的机遇。”

皮涛涛的广东壹健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壹健康”)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健康管理赛道的企业,其通过体重管理铺垫了庞大且坚实的用户基础。10多年来,从传统的“卖产品”到“卖服务”,从“销售驱动”到“数据驱动”,壹健康实现了数字化体重管理的转型升级,旗下体重管理版块“绿瘦”为消费者提供数字化、标准化、定制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重管理解决方案。“壹健康集团意识到,体重管理其实是实现个人转变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在转变中,我们会与消费者合作,通过五力合一模式个性化定制改善用户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实现一个‘全新的你’,这个全新的你包括让用户通过努力改变心智模式、提高认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追求美好生活,拥抱幸福。”皮涛涛表示。

同为行业中人,广州南大菲特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印辉也直言,贾玲引爆的减肥话题提高了公众对体重管理的关注和重视。“受到贾玲的影响,许多消费者开始寻求专业的体重管理服务,同时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有口碑的体重管理机构,以获取更可靠的服务。”印辉表示,这对于南大菲特以及整个体重管理行业而言,意味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印辉的南大菲特成立于2014年,是全国首先开展医学体重管理和标准化营养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服务的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自主品牌、循证医学证据、科学专业有效的肥胖和糖尿病管理解决方案,成立以来已完成6个研究,发表3篇SCI文献、2篇体重管理全国专家共识。从2016年开始,南大菲特陆续进驻三甲医院,目前已经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区的近50家三甲医院合作,协助其展开肥胖门诊工作。

南大菲特通过“医生营养师、运动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三师共管落地标准化DEHP生活方式干预体系,提供专业的医学营养治疗(MNT)方案、营养干预随访系统(APP与小程序)以及多样化的减重支持产品,协助医院专家团体建立院内院外的一体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服务患者。迄今为止,南大菲特的三师共管团队已经帮助了超过3万名肥胖患者获得了疾病的改善以及体重数据的下降,平均减重效果达到:干预28天减重4.2kg、56天减重7.4kg、90天减重11.19kg。

痛点

行业标准缺乏,公众认知偏低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如此庞大的超重或肥胖人群,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体重管理需求,也因此,体重管理行业或将成为一个新蓝海市场。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指向一个相对不够成熟完善的市场,想要走向长远的未来,仍面临诸多障碍。

皮涛涛认为,目前体重管理产业存在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市场高度分散,集中化程度低。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依照2022年营收数据,我国数字化体重管理行业前五大参与者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14.9%。

其次,科技属性弱,数据分析能力欠缺,尤其是诸多民营企业因缺乏资金与人才等原因导致数字化转型慢、数字化水平低。

另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行业标准与专业管理系统,产品和服务质量缺乏规范,则是体重管理行业在实际服务用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痛点。壹健康的服务模式包括“产品+服务”,产品的价值相对容易确定,但如何给服务定价?如何收费?这便是最常遭到消费者质疑的地方。此外,例如数据隐私问题、技术标准不统一、健康管家和患者对数字健康服务的接受度等问题,也将对数字健康的未来发展带来挑战。壹健康相关负责人呼吁,希望能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等,确保数字健康服务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医疗级体重管理领跑者南大菲特,想要向前跑,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首先是人们的认知和态度上的阻碍。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只有肥胖的患者才需要医疗级的体重管理,而正常体重的人则不需要关注体重问题。”印辉认为,这种认知和态度可能会影响人们对医疗级体重管理的接受程度。

他还提到,目前医疗体系和医疗资源的限制,导致了医疗机构体重管理服务供给不足,医院和医生关注的优先级是治疗疾病,而对体重管理则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

印辉希望,未来政府和卫生部门加大对健康管理和预防的工作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医疗及体重管理防护服务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和倡导活动,提高公众对竞争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另外,医疗级体重管理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团队,需要提高医生、营养师、运动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体重管理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除了要努力乘上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市场亦需要有资质、信誉良好并能提供综合健康解决方案的品牌和机构。未来,行业会更加注重公众教育、健康意识提升和预防性健康管理,以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皮涛涛说。

展望

个性化、数字化、全面化

今年,南大菲特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耕耘体重管理行业多年,印辉发现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消费者对于体重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希望能够得到针对自身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目标的定制化方案,而不是采用一套通用的“万金油”减肥方式。在此情况下,体重管理也不再仅仅是控制体重,而是将其他身体指标考虑在内的全面健康管理。

如何做到精确的个性化管理?印辉表示,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的普及,如可穿戴智能设备、物联网设备,将通过实时的数据和反馈,让消费者及时检测和管理自己的健康情况。他因此断言,基于数据和科技的个性化的管理将会是未来体重管理行业的重要趋势。

未来体重管理行业将走向个性化、数字化、全面化,这不仅是印辉的判断,某种程度上,这更是行业的共识。对于壹健康而言,十数年积累和沉淀的1900多万用户数据,就是他们立足行业的最核心价值。

印辉特别提到了“跨界合作”。近来GLP-1类药物在减肥市场火热,尽管在国内尚未获批减肥适应症,但该类药物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是行业内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看到,一些GLP-1类药物的药品说明书里,指出在服药时需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而生活方式干预正是南大菲特致力在做的事。”印辉说,未来南大菲特将积极拥抱这些新的变化,尝试结合药物治疗,做一些跨界合作和整合服务。

此外,印辉认为,AI健康管理和远程的服务也将是大势所趋。“随着远程医疗和AI健康管理的发展,未来体重管理的服务可能会越来越重视线上服务和远程监督,我们也会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等方式,为客户提供远程的监控监测、在线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为患者谋福,为同行减压,为国家减负”,这是南大菲特的使命。“我们国家每年都有上万亿的慢病支出,如果我们做好工作,把人们的体重和健康管理起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质量和心理健康,就能大大减少这部分支出。”印辉说。

“壹健康集团计划通过扩大我们体重管理与慢病管理行业的业务规模与市场份额,持续巩固我们在中国数字化健康管理行业的领先地位,加大智能硬件产品与数据分析能力投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我们科学化健康管理的专业性,为中国数字化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缓解公共医疗资源挤兑、降低医保社保支出作出更大的实践样本和企业贡献。”皮涛涛表示。

(应采访对象要求,小孟和胡先生为化名。)

专家观点

减重市场前景光明,控制肥胖率就能控制慢病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陈宏教授)

贾玲一年减重百斤,热辣滚烫热映火爆。减重是一个持续火热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肥胖患病率迅猛攀升,全球范围内也有近半数的人是超重和肥胖的。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健康、对于肥胖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普罗大众,都开始广泛重视肥胖对身体健康带来的伤害。因此,就需求而言,体重管理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减重为什么难?因为,减重实际上是一个跟欲望做斗争的过程,减重本就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减肥的过程艰难,即使初步成功又极易反弹。能够成功减重的人,都是具有相当意志力的人。因此在这点上,贾玲是非常令人佩服的。我所在的珠江医院2012年就开设了减重门诊,每年平均接诊的肥胖患者超过1000人,但经常能见到一些患者坚持不下来,选择了自我放弃。

临床上,我们会采取三种方式帮助患者减重。第一种是生活方式干预,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管理,也叫做医学营养治疗,还包括运动管理以及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支持。第二种是药物治疗,第三种是代谢手术治疗。

比如,最近以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在减肥市场大火,虽然这些药物尚未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但不可否认,它们的出现为未来通过药物减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让人们看到了减重药物崭新的春天。这些,都将提振人们对于减重的信心。

现在有一些新的手段进入到这个领域,比如饮食模式的改变,如低碳饮食、轻断食等,限制胃容量的技术、肠菌移植、新型药物的开发,以及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大量新技术的介入,都让我们看到,在体重管理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体重管理是一种严谨的医疗行为,一定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医学体重管理。我们这些年倡导的“三师共管”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体重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减掉那些数字,更重要的是,肥胖和慢性病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肥胖率,就能有效地控制慢病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减重是控制慢病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我们可以看到,慢病仍然是造成百姓死亡的第一位的原因,在我国,每年因为慢病死亡的人数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6%。所以,老百姓想要活得更好、更长,就必须控制体重、控制慢病,保持正常体重是控制慢病的一个重要抓手。

◎相关

中国体重管理行业发展历程

●1990~2000年  第一阶段 行业萌芽期

现代减肥观念进入中国,线下美容纤体、瘦身理疗机构开始发展,减肥茶、减肥药等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但效果有限,副作用明显。

●2000~2015年 第二阶段 行业快速发展期

国务院印发《中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等,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借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下美容纤体、瘦身理疗机构、健身、健身器材等行业高速发展,体重管理营养食品市场份额迅速上升,线上市场初步打开,健康代餐行业出现。

●2016年至今 第三阶段 行业步入转型期

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体重管理代餐类产品、减重营养补充剂类产品、非处方减肥药等细分市场发展迅速,并进一步衍生出“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成为体重管理行业新亮点。

(数据来源:2022绿瘦体重管理服务白皮书)

【采写】南方+记者 梅子仪

【绘图】南方+记者 杨佳

【统筹】严慧芳